图为唐玉军(右二)正在与同事们一起研判问题线索。张津 摄
“嘀、嘀、嘀……”随着按键声响,密码柜门打开,云南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一级主任科员唐玉军把报请领导审批完的十几件问题线索材料和一件工作情况报告放入保密柜。接下来,这些线索材料按程序有的会分流到委机关监督检查室、审查调查室承办,有的则会被转到州(市)纪委监委办理。
唐玉军2013年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卫生局调入区纪委,三年后通过遴选考试进入云南省纪委。自2016年从事线索管理工作以来,他完整、规范、高效管理各类问题线索1.2万余件,摘要线索内容数十余万字,无论是被反映人的姓名、职务等基本信息,还是问题反映的时间节点、违纪违法内容和性质,无一遗漏。他5年考核优秀,被记三等功一次,2021年被评为“云南省纪检监察系统监督能手”。2022年9月,唐玉军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嘉奖。
不能让知识空白点变成业务风险点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唐玉军非常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比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等,他都会第一时间深学细悟。
和唐玉军一个办公室的宋玲,是从鲁甸县纪委监委借调到省纪委监委机关工作的干部。“我第一次见到唐老师的时候,他便跟我说‘不能让知识空白点变成业务风险点’。”宋玲说,“尽管他的业务能力已经很强了,但他从未放松学习,有时候下班后,他也会留在办公室读书学习。”
读书学习于唐玉军而言,既是兴趣爱好,也是“加油”“充电”方式之一。他从事的问题线索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既涉及党纪条规,又涉及各项法律法规。他常说:“时代在发展,纪法条款也在不断修订,我们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2018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刚启动,还没有监察监督执法方面的配套制度,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唐玉军反复研读有关改革的文件,学习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经验,总结云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编制了从受理、分办、排查问题线索到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办结等涉及线索处置方面的流程图,优化和再造工作流程,有效解决当时存在的线索处置实效不高、纪法衔接不畅、标准不统一等堵点、卡点问题。
年轻好学的唐玉军还有一个身份——云南省纪委监委机关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员会每个季度组织年轻干部开展读书会,他都积极参加并分享读书心得。
不仅参加读书分享会、征文比赛,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唐玉军还经常到西南联大博物馆、昆明朱德旧居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在问题线索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
唐玉军常说,问题线索管理工作就像绣花一样精细,慢工出细活,要有耐心、细心,下足功夫,细针密缝、绵绵发力。
同大多数人一样,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唐玉军摘录问题也会出现语言不通顺、错别字等问题。“有一次,我摘录的线索材料出现了错别字,领导发现后,在一张黄色的小纸条写了一句‘工作要严谨细致一些’,并贴在拟办单上。”唐玉军说,那张纸条他一直放在抽屉里,每次一拉开抽屉就能看到,这是领导的温馨提示,也是对他的鞭策。
从那之后,唐玉军经手的材料,他都会尽最大努力避免错别字和语言不通顺等问题。慢慢地,他不仅文字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在冗长的文字材料中很快捕捉到关键信息,不放过任何一条问题线索。有一次,他在受理分办一份有关省管干部十几页的线索材料时,面对举报人杂乱无章的表述,一眼就看到“今天太可怕了,纪委的人来找我,如果他们再跟我说半个小时,我可能就会把一些不该说的也说了”的字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句话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违纪违法问题,为引起领导关注和重视,他直接把这句话原汁原味引用到线索拟办单中,转相关承办部门办理,并注明此前涉及该省管干部的相关问题线索已作了结处理。
“原本这个线索件反映的类似问题已经初核了结了,如果我们不注意材料中的重要新情况,就可能当做重复件处理。后来,领导在线索拟办单上对这句话划了线,并作出‘承办部门要认真细致地比对一下当年的初核情况’的批示。”同事们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多亏了唐玉军抓住了线索材料的关键点,启动审查调查后,涉及省管干部的相关问题很快被查实。”
唐玉军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谨,既得益于领导的鼓励鞭策,也得益于老同志的言传身教。
有一次,在整理以前的卷宗材料时,唐玉军发现每份拟办单上的内容都是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出来的,他不禁惊叹:“这么清秀的钢笔字,一点没有写错的痕迹,是怎么做到的?”
“当年我们都是这样干的。”身旁的老同志回忆说:“那时还没有普及电脑办公,为了保持卷宗干净整洁,大家都会事先打草稿,再誊抄到拟办单上。”这件事让唐玉军感受到一代代纪检监察干部对事业的坚守与传承,也增强了他的工作使命感、责任感。
怀着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敬畏,唐玉军对每一份问题线索材料,从信封到第一页再到最后一页的任何信息,他都认真地一字不落地看完,并尽可能准确地进行提炼。“这些材料涉及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也涉及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他说,工作中他一直如履薄冰,生怕由于自己的失误,摘漏问题、表述错误而影响处置结果。所以,他一直不变的信条便是“绝不让一条问题线索在自己手上流失”。
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吃透精神、把准政策
“对已退休干部谈话函询如何审批?”“审查调查中发现新的线索如何处置?”“对中央驻滇单位的双管干部省纪委监委可否直接初核?”不管在案管部门还是其他部门,业务精湛的唐玉军经常遇到同事们或者基层的同志请教相关问题,他便将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唐玉军说:“能在电话里面说清楚的,就直接解答。需要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回复的,就形成材料汇编印发给大家。”对于比较重要的工作,唐玉军则会定期收集并形成工作进展情况上报领导。
“我最怕自己的回答脱离工作实际。”唐玉军说,为了准确解答问题,他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思考,渐渐地,他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澳门皇冠,唐玉军参与起草了《云南省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实施细则》,这是他第一次参与起草全省性的制度规定。制度刚起草时,他找出中央纪委的所有相关文件学了一遍又一遍。唐玉军说,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把精神吃透、把政策把准。针对相关文书格式缺乏、措施使用审批权限不明晰等具体操作问题,他又主动走进相关监督检查室和审查调查室,征集一线办案人员的意见,并到基层实地走访,摸清一线实际情况。
通过一次次学习和一点点积累,唐玉军先后牵头起草了《“2+1+1”联动工作办法》《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常态化工作办法》等几十项制度,撰写了《加强和规范问题线索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案管工作问答》等文章,为提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