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龙泉驿区信访局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系列决策部署,将“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贯穿于信访预警、研判、调处全过程,有力推动各类群众矛盾纠纷全链条、闭环式解决。
坚持关口前移,抓好信访源头治理
畅通表达渠道。进一步打造村(社区)群众工作之家阵地建设,拓宽“信访事项全程代理、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矛盾纠纷排解”运行渠道,设置小区“延时服务点”“流动花车”“解忧格子铺”。同时,建立“驿呼应”工作群,村(社区)信访代理员通过“三个一”在群中“呼叫”,信访及时“调度”、专业力量快速“响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的意愿“有人听”、诉求“有人应”;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访代理员熟悉基层的优势,深入群众、建立信任,用好群众语言,精准解释政策法规,引导群众多网访少走访,发挥信访代理员“替民跑、解民愁、赢民信”的作用,从上从源头上防范无序信访。2023年,代理群众信访事项1450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4个,征集人民建议330条,连续3年荣获成都市人民意见建议“十佳金点子”奖。
全面排查预警。按照“属事属地”原则,落实“日排查、周研判、月推进”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各级常态化排查、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和“微网实格”网格员日常普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全覆盖动态排查苗头性、倾向性、行动性风险信息。及时建立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台账,严格施行“红橙黄蓝”四色预警管控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报告制度,向属地属事部门精准预警提示风险。
科学评估研判。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一方面,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做到应评尽评,实施前严格落实公示、听证、专家论证等科学评估程序,制定严谨的应对策略和预案,科学配置化解力量,有效防止因重大事项决策、审批等前端环节工作不当引发矛盾纠纷;另一方面,以街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为抓手,通过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了解掌握突出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和动态,开展信访形势分析研判,健全突出信访问题应对预案体系,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重视问题疏通,推动信访高质发展
狠抓初信初访问题化解。根据不同矛盾纠纷的严重和复杂程度,建立“三级调处”和“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普通矛盾纠纷,由村(社区)综治中心、群众工作之家、矛调工作站、社区法律之家等基层力量调处化解;有激化风险苗头的矛盾纠纷,由镇(街道)统筹内设科室(中心、所、队)以及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人民法庭、检察室、派出所、司法所和专业调解组织等力量调处化解;突出重点矛盾,由镇(街道)联席会议“吹哨报到”,邀请驻镇(街道)成员单位、属事部门参加,分析研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共同推动矛盾化解;另一方面,不断充实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访代理员队伍,将信访代理员划分为首办代理员和上级代理员两类,积极推动初信初访事项依法妥善化解。
攻坚重大疑难问题化解。建立“联动调处+专项调处”工作机制,各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对上级交办的疑难问题,调解未成功或确实无法化解的,涉及多部门、跨地区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重大网络舆情、越级上访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最先接手的镇(街道)、区级相关部门,负责将案件基本情况及调解等情况书面报送至区矛调中心,经矛调中心综合分析研判,组织协调相关单位联动化解;对仍未化解成功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报送至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统筹研究,落实领导包案和责任单位,调动全区力量集中攻坚、专项调处,推动重大疑难问题化解;对专项调处后仍未调解成功的,积极引导相关人员选择司法途径依法解决问题,不再多次进行专项调处。
统筹调度资源多元化解。不断完善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同的矛盾纠纷衔接联动机制,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式方法,科学布局区域内的法律服务管家、法律顾问、心理咨询等专业力量及五老乡贤、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打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合拳”。
加强基层建设,助力问题就地解决
建强基层调解组织。从镇(街道)到村(社区),全覆盖建立矛盾调解组织:镇(街道)级规范建立矛盾调解中心,充分发挥“中枢”功能,负责对接其他部门,为基层调处组织向上搭建沟通桥梁;村(社区)级以规范建立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建强“龙泉人家”“群众工作之家”和“法律之家”,夯实村(社区)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层基础。此外,各镇(街道)积极培育人民调解工作室,弥补调处漏洞,打造紧密相连的调处网络。
压实基层管理责任。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规范职能部门受理办理行为,明确相关化解责任、目标,并通过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考核的方式,倒逼相关部门压实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以责任落实到位确保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不上行,切实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2023年,群众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99%,满意率99.66%。
夯实基层法治堡垒。高度重视基层法治力量的布局工作。一方面,在各村(社区)选任一名专人作为法律服务管家,负责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收集各类法律服务需求并建立问题清单,及时对接村(社区)法律顾问、司法所,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定期参加议事会,对村(社区)重大决策、重要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参与预警案件化解工作。
(责编:李强强、薛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