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的小品演绎了哪些法律问题?”“我知道赌债不受法律保护,还知道担保人的担保期限一般是6个月……”近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群众法治大培训”教室里,职工群众热烈地讨论着法治情景剧《“典”亮我家》。
为进一步加强该团镇法治文化建设,连日来,四十四团永安镇司法所组织干警和团镇专职人民调解员成立法治文艺小分队,编排“文艺润民心·法治护平安”主题法治文艺节目在各连队巡演。其中,《“典”亮我家》将被高空坠物砸伤谁来赔偿、土地流转合同违约怎么办等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融入接地气的故事情节中,让职工群众在欢笑中学到了法律知识。
法治文艺演出中,司法所干警还根据节目内容有针对性地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强化普法效果。
“在农闲时既欣赏了有趣的节目,又学到了法律知识,这样的普法方式我们很喜欢,希望能多参加几次这样的法治培训。”该团镇十二连群众艾尼·亚生高兴地说。
近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深入开展了“法治大培训”活动,坚持以增强师市领导干部法治观念为先导,以法治三师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职工群众法律意识为重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推动“法治大培训”活动走深走实。截至目前,该师市已开展培训467班次,参训人员5.26万人次。
聚力“主阵地”
让法治大培训“活”起来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依托2个师市级培训基地,师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对职工群众进行7期集中封闭培训,培训职工群众3500人。师市机关26个部门选派专业人员组成6个讲师团,针对辖区多发案事件,以案释法,开展巡回宣讲。师市党委依法治师市办自下而上开展摸底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75万份,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183条,编印惠民政策、普法教材3600份,为科学合理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团镇级培训采取“划分层级针对训、夯实基础全员训、抓住短板攻关训、突出重点精准训”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需施教。连社级培训实现全员覆盖,组建347支“群众宣讲队”,推行身边群众现身讲、“法律明白人”上台讲。
五十团成立的“法治大培训”讲师团运用“苞谷馕”(南疆群众喜爱的特色美食)式的语言在各连队(社区)巡回宣讲,为职工群众送上既可口又好消化的“法律文化大餐”。
五十三团二连党支部动员致富能手、养殖专业户、“法律明白人”、老党员、最美家庭代表、优秀妇女代表等组成“群众宣讲队”,以组织群众参观民族团结大院、实地培训果树修剪、集中释法、现场互动、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最接地气的宣讲,以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带动全连群众共同学法、共同致富。
近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师市党委常委、副政委,政法委书记张静以“信访法治化”为题,围绕“信访工作谁来干”“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如何做好信访工作”“提升信访干部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题授课,各级各部门298名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信访工作法治化,20名师团党委政法委书记带头授课,深入宣讲《信访工作条例》。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干部纷纷表示,专题讲座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极大提升了他们做好信访工作的信心。
增强“感染力”
让法治大培训“动”起来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以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治文艺节目、知识竞答、法治书法、法治剪纸、你问我答等“浸润式”普法形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十四团积极开展模拟法庭进连队活动,通过模拟庭审现场,情景再现职工群众身边案例,让现场观摩人员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五十团在“法治大培训”课堂上穿插播放抖音小视频、表演群众自编自演的普法情景剧、“有奖问答”等互动环节,讲问答结合,让法律知识“活”起来、让培训课堂“动”起来、让职工群众的感受“鲜”起来。
同时,该师市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采取线上推广、线下融合的创新思路,制作100余部普法短视频进行网络传播,“进圈入群”,利用抖音号、公众号、朋友圈等向社会推送,让职工群众随时随地都能观看,构建了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网络普法宣传大格局。该师市依法治师市办为原有动漫普法宣传员“团团”设计制作搭档“圆圆”,并推出《“团团圆圆”反家暴》《“团团圆圆”防电诈》等普法动画作品,深受职工群众喜爱。团场领导、法治专业人才走进网络直播间,宣讲政策、以案释法、线上互动,将政策法规送到群众“手头上”,讲到群众“心坎里”,走出普法宣传新路径。
该师市普法宣讲员还深入边远散户、广场小区、巴扎庭院、企业工地、个体商铺,“流动式”普法,不断放大培训的“乘数效应”,实现法治培训“面对面”“零距离”。
图木舒克市锦绣街道针对辖区人口密集、环境复杂等特点,组织普法宣讲员深入小区、广场、农家庭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宣传手册,与职工群众近距离沟通,实现了法治培训“面对面”,普法宣传“零距离”。
托云牧场针对牧民群众流动生活的特点,通过“牦牛巡边宣讲队”“马背宣讲队”,运用多种语言,将“法治大培训”送到各牧点和边境执勤房,把法治之声传递到牧区“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家人。